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结构
作者:
邹东涛
李欣欣
出版日期:
2011年1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字数:
27497字
所属图书: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制度创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1.62-91
邹东涛
李欣欣
摘要: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横向制度结构,即社会保障项目;第二类是纵向制度结构,即社会保障支柱。就横向结构而言,以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责任的不同可以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模式、强制储蓄模式和国家保险模式。瑞典被公认为是福利国家的典型,其对福利的改革实践和经验为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就纵向结构而言,社会保障制度由多个支柱组成。1994年,世界银行提出了“三支柱”模式;2005年,世界银行又提出了“五支柱”模式,“五支柱”模式是对“三支柱”模式的丰富与完善。美国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探索的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社会保障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有相同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仍相当滞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养老金制度多支柱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构建了“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建立对我国提高制度效率和促进公平、保障社会平稳运行与防范老年贫穷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仍不完善,改革迫在眉睫。我国具有实施“五支柱”养老金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我国有必要按照世界银行“五支柱”的标准,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五支柱”养老金制度。
关键词:
社会保障
保障体系
制度结构
作者简介:
邹东涛:
李欣欣:
相关报告
中国城市老年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构建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福利
福利组合与需要满足
结构的社会学分析——综述与思考
欧洲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发展的实践
文章目录
横向结构 社会保障项目
(一)划分横向结构的依据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三)典型案例——瑞典福利国家模式
纵向结构 社会保障支柱
(一)“三支柱”模式的形成及其成效
(二)“三支柱”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五支柱”模式的形成及其优越性
(四)典型案例——美国的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
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评价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横向结构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纵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