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与解决途径

作者:
何星亮
出版日期:
2019年8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329字
所属图书: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一是1949年至1956年8月,党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看作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看作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二是1956年9月至1958年4月,党把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看作主要矛盾;三是1958年5月至1966年7月,党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看作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四是1966年8月至1978年11月,党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看作主要矛盾;五是1978年12月至2017年10月的40年间,党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看作主要矛盾;六是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第二部分分析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只是物质方面的需要,它包括物质性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和精神性的需要;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日益增长”的,是由低层次、低质量向高层次、高质量不断发展的。

第三部分分析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途径:一是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各项建设的动力和源泉;二是各项建设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三是各项建设之间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四是满足国内需要和国外需要相结合,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中国主要矛盾转化途径

作者简介:

何星亮:广东兴宁人,博士。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日本东洋文库、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族文化与宗教、新疆民族历史与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著有《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中国图腾文化》、《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中国自然神与自然神崇拜》等。

文章目录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过程
  • (一)1949年至1956年8月,党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看作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看作是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 (二)1956年9月至1958年4月,中国共产党把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看作主要矛盾
  • (三)1958年5月至1966年7月,中国共产党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看作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四)1966年8月至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看作主要矛盾
  • (五)1978年12月至2017年10月的40年间,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看作主要矛盾
  • (六)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
  •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物质性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和精神性的需要
  •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日益增长”的,是由低层次、低质量向高层次、高质量不断发展的
如何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 (一)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各项建设的动力和源泉
  • (二)各项建设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 (三)各项建设与地区之间平衡发展
  • (四)满足国内需要和国外需要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