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贫困研究的基本理论
作者:
李雪萍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44页
报告字数:
45180字
所属图书:
减贫与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01.62-105
向德平
黄承伟
摘要:
本章阐释了贫困研究基本理论中存在的派别与学科之争,从侧面体现了贫困的复杂性以及贫困治理的困难性。福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核心点在于阐释国家、市场、社会在贫困治理中应当如何划清边界,并合力进行贫困治理。经济学关于能力与资本、社会学关于个体与结构、政治学关于利益差距与剥夺,可以被理解为分别阐述市场、社会、国家内部致贫机理与减贫机制。当前,贫困理论研究呈现多派别、多学科融合之势,其有助于阐释复杂致贫机理及其之间的联系,为贫困治理的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未来,如何继续推动不同派别以及不同学科在贫困研究中形成视角与理论融合,是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基本理论
自由主义
贫困研究
福利主义
贫困辨识
作者简介:
李雪萍:
相关报告
中国扶贫精细化的理论支持
社会问题概述
“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理论
我国流动人口的教育现状与贫困
贵州党建扶贫的理论综述
基于致贫成因和脱贫机理的乡村振兴研究简要述评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下的家庭补贴制度
国家现代化的演进:一个企业的视角——兼议招商局历史上的几度辉煌
不同流派的女性主义科学观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自由主义与福利主义的争论
自由主义的主张
福利主义及其困扰
第二节 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对贫困的辨识
经济学:资本与能力
社会学:个体与结构
政治学:利益与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