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理论
作者:
郭辉东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136字
所属图书:
2011年湖南“两型社会”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6.308-319
唐宇文
摘要: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试验区,率先开展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谋划试验区改革和发展,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是新时期赋予湖南的重大历史使命。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力图从科学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着重对能够指导“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带规律性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两型社会”
价值取向
基本理论
作者简介:
郭辉东:
湖南省政府原参事,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洞庭湖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
相关报告
贫困研究的基本理论
社会问题概述
从流行音乐看青年的后现代价值取向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政治态度
青年的价值观念
多元一体:中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估报告
新时期农民启蒙的政治突围与主体崛起
共享理念的发展逻辑
改革开放的孩子们
文章目录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的目标为最高价值取向
(一)“两型社会”建设应以生态文明的目标为最高价值取向
(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长株潭能够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美好城市群
东西方文化精华能够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一)“两型社会”建设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
(二)中国哲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三)西方哲人告诫人们 人类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四)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哲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灭的
(二)物质是运动的,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四)量变质变,肯定否定
经济学的四种理论能够为“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增长极理论
(三)循环经济理论
(四)区域协调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