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基本理论

作者:
郭辉东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10136字
所属图书:
2011年湖南“两型社会”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试验区,率先开展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谋划试验区改革和发展,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是新时期赋予湖南的重大历史使命。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力图从科学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着重对能够指导“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带规律性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两型社会”价值取向基本理论

作者简介:

郭辉东:湖南省政府原参事,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洞庭湖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

文章目录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的目标为最高价值取向
  • (一)“两型社会”建设应以生态文明的目标为最高价值取向
  • (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化的一个新阶段
  •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四)长株潭能够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美好城市群
东西方文化精华能够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一)“两型社会”建设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
  • (二)中国哲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 (三)西方哲人告诫人们 人类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 (四)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哲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 (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灭的
  • (二)物质是运动的,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 (三)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 (四)量变质变,肯定否定
经济学的四种理论能够为“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二)增长极理论
  • (三)循环经济理论
  • (四)区域协调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