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测度及经济适应性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域的宏观数据分析

作者:
王磊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3260字
所属图书:
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村低保自2007年全面建立以来,救助水平逐年提高。然而作为一项最基本收入再分配制度,农村低保水平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客观分析农村低保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本文构建了农村低保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08~2012年连续5年农村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判定。研究发现:农村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全国31个省区市农村低保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致分为四类。我国农村低保水平仍偏低,特别是发达省份对农村低保的财政投入较少,低保水平不高。中央财政资金对农村低保的持续投入与合理配置,对于保证农村低保整体水平位于合理区间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民间组织农村低保经济适应性

作者简介:

王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文章目录
·引言
农村低保水平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
  • (一)农村低保水平测度的指标选取
  • (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选取
  • (三)方法说明
实证分析
  • (一)数据来源
  •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低保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
  • (三)农村低保救助力度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四)农村低保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分析
结论与启示
  • (一)发达省份应加大对当地农村低保的财政投入
  • (二)明晰中央和地方对农村低保的财政投入责任
  • (三)重视民间组织在救助资源供给中的作用
  • (四)健全农村低保水平确定与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