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博物研究与华西人类学

作者:
李如东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46页
报告字数:
12037字
所属图书: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主要关注民国时期华西传教士的博物研究与华西人类学的关联。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华西传教士为主体的华西协合大学博物学研究诸多面相进行考察,并将其与早期中国人类学其他进路的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社会思想的历史语境中比较之后,本文发现华西人类学研究具有延续性与丰富性。尽管华西人类学的生命历程也经历各种冲击,但由于其生命史始终在地方(华西)、“中央”、“世界”(西方)以及古今之间交织缠绕的互动中展开,它在学术思想与学术机构上的变化均有着内在的绵续性与外在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将二三十年代华大以博物学为底色的人类学研究置于早期中国人类学学术语境考察,探析其与同时期其他取径的人类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有助我们认识早期中国人类学的某些面相。
关键词:

人类学传教士华西博物研究葛维汉

作者简介:

李如东:李如东(1985~ )男,彝族,贵州六盘水人。201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民族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为历史人类学、中国西北与中亚民族研究、穆斯林社会与文化。

文章目录
·博物研究:嬗变中的绵续
·完整的学科生命:早期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华西人类学
·传教士、博物学与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