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华西的社会学与人类学(1942~1945年)——以《学思》杂志为例

作者:
李如东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25948字
所属图书: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以西迁成都华西坝的齐鲁大学于1942年所创刊的《学思》杂志为中心,讨论 1942~1945 年成都华西坝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及其学术活动,以及影响这些学术活动的因素。本文指出,抗战期间华西坝上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由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共同推动,这些学者不仅熟知其时流行于西方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流派,而且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染颇深;因此,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兼收并蓄”“融贯中西”的特点。同时,“边疆研究”成果丰硕,成为“华西派”的一大特点。本文认为,深入发掘华西坝上的社会学、人类学学术传统,对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理论的建构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边疆社会学人类学华西期刊研究

作者简介:

李如东:李如东(1985~ )男,彝族,贵州六盘水人。201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民族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为历史人类学、中国西北与中亚民族研究、穆斯林社会与文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高校西迁与一个教育和学术中心的形成
  • 一、华西坝上的教育与学术鸟瞰
  • 二、华西坝上的社会学与人类学
第二节 《学思》其刊及其所载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章浅析
  • 一、《学思》其刊
  • 二、《学思》所载社会学、人类学相关文章浅析
·第三节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