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丝路城市——世界城市网络新板块

作者:
苏宁 屠启宇 张剑涛 邓智团
出版日期:
2016年2月
报告页数:
70页
报告字数:
62960字
所属图书: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该倡议的推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发现世界城市网络的新板块——欧亚大陆“世界岛”腹地出现的新兴城市板块。其中的门户城市和通商城市可被称为“丝路城市”。本文主要从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的视角,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主要贡献,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指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体系理论的修正和补充。“丝路城市”作为世界城市网络的新板块,发挥了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战略功能,其在“一带一路”中处于网络骨干的地位,并在供需匹配和国际治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群体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战略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的发展也要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还要面对过度城市化、单一城市过度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有限等诸多挑战。在理论归纳的基础上,文中对南亚、中亚、东南亚、西亚等重要地理板块的“丝路城市”进行了区域板块的特征分析,并总结出“丝路城市”发展的主要需求及中国城市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世界城市网络地缘经济一带一路丝路城市

作者简介:

苏宁:本书副主编,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国际城市比较。

屠启宇:本书主编,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社会经济文化专业委员,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编制核心专家,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屠启宇工作室领军人物,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战略规划、城市创新体系、社会系统工程。

张剑涛:张剑涛 本书副主编,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开发、城市空间结构。

邓智团:本书副主编,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2005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中心专职研究人员。近年侧重于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科学学研究》和《上海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文章目录
“丝路城市”的发展状况与特点
  • (一)“丝路城市”的概念与意义
  • (二)“丝路城市”的发展特点
南亚“丝路城市”发展态势
  • (一)城市化水平缓慢提升的南亚
  • (二)南亚的城市发展和规模等级演化
  • (三)南亚各国城市等级体系的发展
  • (四)南亚城市发展的挑战与“丝路城市”合作需求
东南亚“丝路城市”发展态势
  • (一)东南亚城市化现状
  • (二)东南亚的城市体系
  • (三)“一带一路”政策给东南亚城市发展带来机遇
中亚“丝路城市”发展态势
  • (一)中亚城市体系变迁与现状
  • (二)中亚城市对外联系现状与改善前景
  • (三)中亚城市发展挑战和“丝路城市”合作需求
西亚“丝路城市”发展态势
  • (一)西亚城市体系变迁与现状
  • (二)西亚城市的对外网络连接状况与特点
  • (三)西亚城市的发展问题与“丝路城市”发展需求
中国城市与国际“丝路城市”的合作维度
  • (一)“丝路城市”发展的主要需求
  • (二)中国城市在“丝路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