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邓智团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本书副主编,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2005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中心专职研究人员。近年侧重于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科学学研究》和《上海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5)
    张剑涛邓智团 苏宁 副主编 ; 屠启宇 主编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整整20年前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全球贸易体系开启了新时代。20年间,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构建了一张全球生产网络。各大洲的一大批城市因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担当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流动的枢纽节点作用,而崛起成国际城市、世界城市乃至全球城市。2015年的全球格局中,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20年来最为重大的重构。林林总总的区域贸易安排所酝酿的是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体系,其核心诉求就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给予各类创新以更高的尊重与保护。与之呼应,全球经济的纽带正从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升级。一批主要担当信息流动、知识流动和人才汇集枢纽节点的城市正在崭露头角。我们把这些城市称为“国际创新中心城市”,它们将成为国际城市发展的新标杆。2010~2014年的短短4年间,根据澳大利亚咨询机构2thinknow的测算,全球范围进入国际创新中心城市评价视野的城市已从330余个增长到440余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已然展开。然而,世人对于塑造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规律还知之甚少,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显然不是单纯加大创新投入或照搬创新体系就能够塑造而成的。创新功能的发育实际上涉及整个城市的再造。这恰恰同本报告撰写伊始所提出的推动城市整体升级、打造“国际城市2.0”的思路相吻合。2015年度本报告再次跟踪全球40个代表性城市开展国际城市2.0评价,并撰写了近40个案例,以期为各城市开展面向创新的新征程提供镜鉴。
  • 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崛起——2015年国际城市发展趋势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2015年,全球范围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词无疑是创新。创新已经从摆脱危机的政策选项之一,升格为在新一轮全球城市格局重塑中脱颖而出的唯一战略选项。本文围绕创新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功能以及当前国际创新中心城市的等级格局进行了介绍。特别指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城市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的城市升级过程,实际上是国际城市2.0模式所讨论的内容。
  • 库里奇巴倡导“人的城市,而非车的城市”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库里奇巴(Curitiba)高达75%的人乘用公交车出行,拥有世界最高的人均绿地面积,与巴黎、温哥华、悉尼、罗马并列,被联合国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巴西人眼中的库里奇巴:城市规划好、公交系统好、垃圾管理好、环境保护好、绿地面积大。这里的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其主要依赖三大核心城市问题的解决:交通出行、绿色空间和垃圾处理。这对同样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大多数中国城市而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伦敦城市交通枢纽区域整体更新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城市中心的火车站因为人流、物流复杂,其周边区域一直与混乱无序相伴随。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周边区域曾经存在同样的问题。从1996年提出开发计划,到2007年破土动工,伦敦市政府和国王十字车站所在的肯顿区实施了重要的开发计划,特别是通过文化的延续和注入。目前国王十字车站周边区域,正成为伦敦市新的充满吸引力的区域,包括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谷歌(Google)英国总部等一系列机构、企业等相继入驻该区域。这一新的对城市中心火车站周边区域的开发经验对我国城市中存在的大量的亟待再开发的火车站及周边区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