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铜鼓舞的创造性恢复及影响
作者:
谭晓霞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19660字
所属图书: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地方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8.142-169
谭晓霞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贵马村铜鼓舞创造性恢复的状况及影响。本文首先指出,政府部门希望在民间找到铜鼓舞艺人的行为促进了铜鼓舞传承;其次指明铜鼓舞扩融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上,在梁正功这样的传承人努力下,铜鼓舞演奏综合了“拢阿拉”和“拢阿曰”中的乐器和舞蹈动作,实现了传统再创造;最后指出铜鼓舞发展与村寨和谐的密切关系,即铜鼓舞发展有助于提升民众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
传承
文化认同
铜鼓舞
传统再造
作者简介:
谭晓霞:
谭晓霞,女,博士,壮族,云南丽江人。现供职于云南大学, 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相关报告
重构集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
关于祖先的想象与图像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继续再造还是再次隐匿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研究文献综述
铜鼓舞的起源、特点和类型
构建铜鼓舞传承者的主体性
师公仪式传统之承继与建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敬 传承 发展
民族血脉 千年传承——地方志的形成与发展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寻找铜鼓舞艺人
·
第二节 铜鼓舞“扩融”及其文化基础
·
第三节 铜鼓舞发展与村寨和谐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