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计划生育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路遇
出版日期:
1987年1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7878字
所属图书: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12.49-59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编辑组
摘要:
实行计划生育,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三个方面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很明显地表现在资金的积累上,而资金的积累又是劳动生产率提高、适当增加劳动者数量、扩大就业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联系中探讨计划生育对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计划生育就是通过对物质生产的重要促进作用,来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的。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计划生育
人口控制
社会生产
作者简介:
路遇:
相关报告
人口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人口政策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刘海泉同志的讲话
资源汲取与人口控制:村政的行政化
社会的生产
理论阐发——基于孩子成本—效益理论
家族组织的当代复兴与调适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发展报告
上饶市振兴乡村文化研究报告
中国民政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文章目录
·
一
·
二
·
三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