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族组织的当代复兴与调适

作者:
高丙中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8683字
所属图书:
社会领域的公民互信与组织构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家族组织在结社形式上是传统的,但是家族作为组织实体却是当代的。大量关于家族组织的研究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未能把城乡各地在近40年来涌现的家族组织作为当代的公民自愿结社来看待。本文以号称“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组织为例,论述家族组织可以被看作当代普通的社团组织的观点,并说明家族组织归根结底仍然是利用传统组织资源的一种当代社会的公民组织而已。这一个案显示,家族组织在诸多基本要素上都建立了与现代国家相契合的联系,家族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得以在国家话语中重新叙述;家族文书、宗祠不仅呈现为家族文化,也可以被国家征用为公共文化;家族成员在当代的家族组织中通常并不被过度垄断,他们在家族组织内仍然拥有国家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自由,家族组织并不能阻止他们在家族之外的其他社会结合并对之忠诚。在“社会领域”的意义上,家族组织的复兴过程就是重生的过程,它们只是人们选择的诸种社会结合的一种,尽管对于南方农村地区来说可能是比较基本的一种。正是从社会领域的意义上,我们更明显地看到了家族组织与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亲和心态与主动配合、合作。当然,家族组织作为一个具有传统凝聚力的组织,在一些情景中也会强势追求自身的利益,与其他组织发生竞争乃至对抗性竞争。
关键词:

社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家族文化家族组织家族活动

作者简介: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主任、博士生导师;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管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组织、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术代表作有《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主编“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走进世界·海外民族志大系”、“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写文化丛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和《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的家族组织与社会的构成
第二节 “江南第一家”的组织依托与家族活动
  • 郑氏义门文史研究会
  • “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
  • 义门郑氏宗亲会
·第三节 家族组织的合法化与家族文化的被征用
·第四节 在当下重新表述家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