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沿革
作者:
出版日期:
2010年1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字数:
38804字
所属图书:
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1.3-54
樊明
摘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需要生育。人类的生育行为首先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其生育行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社会的人口规模。社会的人口规模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如果人口的增长超出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则是人类的灾难,进而也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因此,一个社会要控制自身的人口规模,进而要求其社会成员调整其生育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在人类的早期,人口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每个家庭可完全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育行为。但人类发展到今天,已基本占据了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快速逼近地球资源所能承载的上限。这时,生育就超出家庭事务的范围,而带有社会的性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与环境矛盾比较尖锐的国家,尤其需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因而,中国制定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政策是指国家调节和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法令、法规和措施的总和,属于典型的涉及每个公民自身与家庭利益的公共政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形成了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体系,即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已实行了半个多世纪,也到了需要反思并进行调整的时候。本书力图进行一次广泛和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的政策建议。为此,我们先要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并由此追溯中国的生育文化。
关键词:
生育政策
生育行为
生育文化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北京人口发展报告(2014)——生育与生育政策
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数据和描述统计
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地区差异——六县/市比较分析报告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前后生育行为分析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中国人可以多生
广西平地瑶的生育文化研究——基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田野调查
《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总结
甘肃城市青年生育观调查报告——基于兰州的个案研究
新疆贫困地区维吾尔族农村妇女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变化分析——以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乡为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生育文化的形成
1.黄河水灾频繁,抗灾形成对人口的需求
2.战争频繁对人口增加产生巨大需求
3.中国特有的宗法制度是中国多生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养儿防老要求子嗣众多
5.在农业社会,劳动力多寡是决定家庭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
第二节 中国生育政策历史沿革及现状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
中国古代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