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更贫穷却更幸福?

摘要:
本文针对主观幸福感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决定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析,得到的总体结论是: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少数民族尽管比汉族穷,但由于生活方式、文化、人际交往、主观态度的原因,却比汉族感觉更加幸福。这个结论与Kninght和Gunatilaka(2010)发现的中国农村居住者比城市居住者更幸福的结论存在一致性。通过建立并检验了五个假设后发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幸福感数值是一样的,但考虑到他们更低的收入状况以后,少数民族实际上固有的(即有条件的)幸福感要高于汉族。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民族文化幸福函数农村少数民族

作者简介:

丁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世界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秘书长。研究专长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劳动力流动、收入分配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民族研究》、《经济学(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China Economic Review、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Feminist Economics、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Review of Disability Studi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中外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克强:经济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政理论和中国财政政策问题研究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

别雍·古斯塔夫森(Bj?rnGustafsson):瑞典哥德堡大学社会工作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通晓瑞典语、英语、德语。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并在SSCI英文学术杂志发表有关中国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佐藤宏(SatoHiroshi):日本一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长期从事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研究,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专家。

瑞萨·汉斯姆斯(RezaHasmath):牛津大学政治学和哲学博士,曾在牛津大学任教两年,现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管理和发展战略。

文章目录
·文献综述
·调查数据说明
研究假设和检验
  • (一)本章的分析研究将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 (二)对上述五个假设的检验
·简要结论和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