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前门大栅栏为例

作者:
王海宇 谢寿光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839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5~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如何培育社会组织、构建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关系是转型时期社区治理的关键议题,本文以西城区前门大栅栏街道为案例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研究,首先,关注政府行为以及政府城投企业与社区社会组织的互动。其次,对大栅栏地区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分类并归纳出目前的特点。最后,分析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并结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大栅栏地区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发挥高校、科研单位的能动性,探索解决方案。

关键词:

北京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干预多元治理平台

作者简介:

王海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政治社会学。

谢寿光:笔名谢曙光,男,1956年10月出生,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曾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学卷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助理、社党组成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1997年9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主持日常工作。1998年10月任社长兼总编辑,2003年任社长,2020年11月卸任。现任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生产。

文章目录
选取前门大栅栏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 (一)前门大栅栏——旧时老北京市井文化的核心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前门大栅栏
  • (三)大栅栏投资有限公司的运作
  • (四)大栅栏地区目前的人口结构
前门大栅栏地区的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分类
  • (一)根据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进行分类
  • (二)依据服务类型、覆盖人群与组织来源进行的分类
  • (三)依据组织来源、服务项目—覆盖人群进行分类
大栅栏地区目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 (一)政府层面的问题
  • (二)社区社会组织层面的问题
  • (三)居民层面的问题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区建设中的经验及建议
  • (一)政府层面的干预
  • (二)社会组织层面的干预
  • (三)在地居民层面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