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机制探究
作者:
焦磊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8324字
所属图书:
粤港澳合作与广东新一轮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40-50
杨小蓉
李翰敏
周华
摘要:
粤港澳之间具有相互比邻的区位优势、文化同源、语言同系,且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这为三地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与技术创新的源泉,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而,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成为三地政府及学术界的关注点。不少研究者提出构建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或实现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宏大设想。然而构建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需要具体的、可操作性举措,以便从实践层面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人才交流与培训信息交换、人才智力供求信息发布及区域内专家资源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区域内人才交流与合作。”这一倡议具有前瞻性,但仍需学界在实践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和论证。近年来,高校优质师资共享愈发引起学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日趋紧密、频繁的当下。因此,形成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追根溯源,粤港澳高等教育具有教师流动及交流的历史。伴随着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发展,三地高等教育已趋稳定且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那么在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境况下,三地优质师资共享的现状如何呢?粤港澳高校师资共享的障碍有哪些?理清上述问题是构建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机制的前提。
关键词:
粤港澳区域
高效优质师资
高校师资交流
师资共享机制
作者简介:
焦磊: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
相关报告
建立粤港澳区域自由贸易区再探索
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粤港澳教育变革与合作
粤港澳自贸区的框架设计及其难点
建设粤港澳自由贸易区基本思路研究
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路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粤港澳区域合作的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CEPA下粤港澳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制度经济学研究
粤港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粤港澳因公出访政策比较与绩效评估
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生态休闲发展模式研究
文章目录
粤港澳高校教师交流的历史回溯
1.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之初师资“借力”港粤
2.香港高校积极拓展与粤师资互动
3.粤凭借其高等教育基础在师资交流中发挥主动角色
新境况下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1.区域高等教育联盟的建制化
2.人力资源共享理论的支撑
3.珠三角“经济圈”与“高等教育圈”的协同效应
4.优质师资的稀缺性与学术交流的“自发性”
粤港澳高校师资的优劣势分析
1.香港优质师资较充足,但师资具有外部依赖性
2.澳门本地优质师资相对较少,师资的外部依赖性尤甚
3.广东高校师资充足,但达至国际化水准的师资仍是“小众”
·
粤港澳高校师资交流的现状及障碍
粤港澳优质师资共享机制的构建
(一)粤港澳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提供支持
(二)设立粤港澳优质师资共享联盟组织,发挥组织协调平台的主导作用
(三)粤港澳高校的主体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