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机制探究

作者:
焦磊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8324字
所属图书:
粤港澳合作与广东新一轮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粤港澳之间具有相互比邻的区位优势、文化同源、语言同系,且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这为三地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与技术创新的源泉,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而,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成为三地政府及学术界的关注点。不少研究者提出构建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或实现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宏大设想。然而构建粤港澳高等教育共同体需要具体的、可操作性举措,以便从实践层面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人才交流与培训信息交换、人才智力供求信息发布及区域内专家资源交流共享机制,加强区域内人才交流与合作。”这一倡议具有前瞻性,但仍需学界在实践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和论证。近年来,高校优质师资共享愈发引起学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日趋紧密、频繁的当下。因此,形成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追根溯源,粤港澳高等教育具有教师流动及交流的历史。伴随着粤港澳高等教育的发展,三地高等教育已趋稳定且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那么在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境况下,三地优质师资共享的现状如何呢?粤港澳高校师资共享的障碍有哪些?理清上述问题是构建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机制的前提。
关键词:

粤港澳区域高效优质师资高校师资交流师资共享机制

作者简介:

焦磊: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

文章目录
粤港澳高校教师交流的历史回溯
  • 1.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之初师资“借力”港粤
  • 2.香港高校积极拓展与粤师资互动
  • 3.粤凭借其高等教育基础在师资交流中发挥主动角色
新境况下粤港澳高校优质师资共享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 1.区域高等教育联盟的建制化
  • 2.人力资源共享理论的支撑
  • 3.珠三角“经济圈”与“高等教育圈”的协同效应
  • 4.优质师资的稀缺性与学术交流的“自发性”
粤港澳高校师资的优劣势分析
  • 1.香港优质师资较充足,但师资具有外部依赖性
  • 2.澳门本地优质师资相对较少,师资的外部依赖性尤甚
  • 3.广东高校师资充足,但达至国际化水准的师资仍是“小众”
·粤港澳高校师资交流的现状及障碍
粤港澳优质师资共享机制的构建
  • (一)粤港澳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提供支持
  • (二)设立粤港澳优质师资共享联盟组织,发挥组织协调平台的主导作用
  • (三)粤港澳高校的主体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