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农村向城市突变提出的问题——基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实地调查

作者:
李友梅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字数:
52509字
所属图书:
深入与反思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浦东大开发的实践起点不是当地既有的经济基础,而是用高起点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即“新体制”)去覆盖当地农村原有的结构(即“旧体制”),或者说是通过外力而非内力来实现浦东地区从农村到城市的突变。在这一情形下,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价值体系如何适应新的体制、祖祖辈辈生活在当地的人口何去何从等一系列问题先后被提出来,其中征地农民的生产性“退路”问题最先成为各级政府、新兴大企业、社会群体以及农民个体共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新体制农村向城市突变

作者简介:

李友梅: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文章目录
再结构化 开发公司和征地农民的处境均出乎预料
  • 1.开发公司的“角色旋转”与政企难分
  • 2.征地农民就业安置的艰难性超乎预期
  • 3.乡镇企业与开发公司缺乏合作的利益基础
新体制与旧体制并存而不衔接
  • 1.农村管理体制的“内卷化”
  • 2.农民同时遭遇不同工业社会运行机制的复杂结构
  • 3.多样化吸劳机制 重塑竞合空间的策略
“列车工程” 弥合结构断裂或双重依赖
  • 1.“列车工程” 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尝试
  • 2.徘徊于新旧体制之间 进退两难的农民
关于浦东大开发中再结构化的一些思考
  • 1.深刻预判行动者之间复杂抗衡及其社会风险的必要性
  • 2.需要新的集体努力
  • 3.深刻预判农村向城市突变及其社会代价的必要性
  • 4.农民生产性退路问题再思考 构建新旧体制的过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