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友梅
机构: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个人简介: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 文化主体性的思考
    耿敬 李友梅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本书是一部有关费孝通学术思想的研究著作。费孝通一生学术研究的主题不停地在发生转换,这使众多研究者错误地认为他在学术关怀和问题意识上缺乏一贯性。本书为澄清这种误读,重新梳理了费孝通穷其一生所追问的、一以贯之的问题,并认为,贯穿费孝通一生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就是对文化主体性和『学以致用』精神的强调。为此,本书分别就费孝通所关注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重新进行评价与解读,以期能将费孝通学术思想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城市社会治理
    李友梅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城市社会治理》一书汇集了关于城市社会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首先从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社会治理的结构性问题深入探讨了城市治理转型的艰巨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城市阶层结构、城市流动人口、老龄化、中等收入群体、环境问题、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与微观基础的研究,以及美国、日本城市社会治理的国际经验研究,提出了关于城市社会治理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本书对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学生和研究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 中国社会变迁(1949~2019)
    李友梅 出版时间: 2020年03月
    当代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变迁,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尤其是社会治理转型鲜明地成为它的重要脉络。本书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阐释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以及社会治理转型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实践路径,不仅关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变化中的制度关联,而且从社会治理转型的视角折射社会变迁的逻辑与机制。社会变迁必然会牵动社会关系变化,并引发既有秩序及其内在动力源的调整,进而产生“秩序与活力”的平衡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我国实情出发,不断优化社会治理的关系格局及其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秩序与活力”的平衡之道,通过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发展路径。这些脉络和路径正是本书的核心议题。
  • 面向全球科创中心的服务业态
    殷凤 李友梅 出版时间: 2016年10月
    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态与服务系统的完备与否,代表着创新活动整体优化配置的协调水平的高低,是创新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要整合科技、金融、产业、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个多要素联动、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热带雨林型”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本书梳理了全球典型的科创中心的服务业态体系,介绍其先进经验与具体做法,对照上海的创新生态系统,深入分析其现状与不足,探寻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互联网+”时代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研究
    聂永有殷凤李友梅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本书梳理了“互联网+”的内涵与背景,分析了互联网对城市功能与辐射力的影响,研判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发展趋势,剖析了推动“互联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以及上海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与劣势,并针对上海推动“互联网+”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力与服务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上海调查
    翁定军张文宏 张海东 副主编 ; 李友梅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本调查以上海新白领阶层为对象,从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工作状况、家庭生活、家庭消费、社会交往、身心健康等各个领域全面展示上海新白领阶层在上海的生存状况,以揭示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及他们的社会态度和社会信心。
  •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李友梅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中产阶层”这个概念在社会学中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内涵丰富又存在很多争议的概念。与“中等收入群体”相比较,“中产阶层”不仅仅反映了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同时还反映了职业结构的变化,即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劳动大众中“白领”人数超过“蓝领”人数的这种历史性变化。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中产阶层的研究具有广泛的政策应用价值。其一是政治层面的价值。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正义是本质要求,扩大中产阶层是题中应有之义。其二是经济层面的价值。国内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通过扩大中产阶层来扩大消费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其三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只有中产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才是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现代化社会结构。
  • 中国社会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开幕词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中国社会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社会学会的第27次学术年会,大会得到了相关领导部门和学界的关心与支持,作为大会承办单位的上海大学和兄弟院校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辛苦而细致的工作,我谨代表与会的社会学界同仁,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本次社会学年会适逢中国社会学会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即第十届理事会,并选举我担任会长。我在此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对社会学界全体同仁给予我们的信任表示真诚的感谢。本次年会主题为“迈向共建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社会学工作者长期耕耘和为之努力的志之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新举措。这个举措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为这个新举措的实施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学学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就此,我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关键词:
  •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类合作新机制的生成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
    关键词:
  • 导言 “文化自觉”与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关键词:
  • 新时期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党的十八大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出发,提出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并从结构性支持的角度,要求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活社会组织活力。由此可见,中国政府正面临着以怎样的新制度安排来实现社会再组织的问题。在现实中,维系社会的纽带是一些基本的价值、需求和利益,这些基本的价值、需求和利益也是社会的组织、团结和认同的基础。一个良性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是社会价值认同的结果,而一个良性社会秩序的维系有赖于与其相匹配的社会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是当前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着力点,也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支点。但相比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处于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问题对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建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正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 中国社会变迁研究导论
    出版时间: 2020年03月
    沧桑巨变七十载,中国发展震撼了世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国人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界震撼的,并不仅仅在于其庞大的规模与速度成效,更在于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浓缩了人类社会变迁的诸多历史进程,且采取的是和平与文明的方式。中国仅利用世界6%的淡水资源和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1/5的人口,却提供着全球1/3的主要农产品和接近一半的主要工业品。中国从一个极度贫穷、人均收入仅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1/3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强国、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乃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近万美元。从1949年至2019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长率高达9.4%,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超高速增长,创造了比过去5000年所有朝代所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要多的生产力,70741480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跨越。1981年中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超过46%,2015年中国贫困人口仅占全球贫困人口的1.3%,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仅剩1660万,中国总体上已经消除了世界银行贫困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并正在按照高于世界银行的标准实施着脱贫攻坚战略。70741481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 李友梅在“现代中国与乡土传统——‘魁阁’80周年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出版时间: 2020年09月
    本文是“‘魁阁’80周年暨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首先概述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对与会学者表示了感谢;其次阐述了魁阁精神及其实践精神;最后叙述了在目前变迁加剧的社会环境下反思魁阁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农村向城市突变提出的问题——基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实地调查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浦东大开发的实践起点不是当地既有的经济基础,而是用高起点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即“新体制”)去覆盖当地农村原有的结构(即“旧体制”),或者说是通过外力而非内力来实现浦东地区从农村到城市的突变。在这一情形下,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价值体系如何适应新的体制、祖祖辈辈生活在当地的人口何去何从等一系列问题先后被提出来,其中征地农民的生产性“退路”问题最先成为各级政府、新兴大企业、社会群体以及农民个体共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 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本文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首先,本文介绍了中国本土社会学发展面临新契机。其次,本文介绍了中国社会学者立足转型实践的理论探索。最后,本文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建构的历史担当。
    关键词:
  • “从实求知”与作为研究范式的“江村学”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2016年是费先生“江村调查”80周年,我们追随费先生持续70年的“行行重行行”的脚步和由江村调查出发而构成的研究思考,逐步领悟到了一种基于“从实求知”“实事求是”原则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其足以使我们将之作为一种“江村学”范式来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