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略论我国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的历史发展
作者:
江嘉来
孙之庆
出版日期:
1992年8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字数:
477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回归社会问题研究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08.25-31
王鑫宝
梅岩清
贾关良
摘要:
人类自有监狱,就有了出狱回归者。我国古籍记载的:“…出于中国,不齿三年。”(见《周礼·秋官·大司寇》)“面刺金印”、“于本家门钉牌,书犯状刑名”(见《宋史·刑法志》)都说明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出狱人蒙受的耻辱、歧视和管制,根本没有社会保护可言。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刑满释放人员才真正走上了回归社会的康庄大道,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切公民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全体公民权利的保障,也就是对回归人员的保护。一部回归社会发展史,生动地证明了新旧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和我国回归政策的巨大成功。
关键词:
中国
公民权利
历史发展
回归社会
刑满释放人员
作者简介:
江嘉来:
孙之庆:
相关报告
回归社会的科学概念
特大城市不得减损公民权利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回归社会初探
公共行政学视野下的危机定义研究回顾
加拿大慈善组织发展探究
印度民间组织发展探究
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科学史
中国的城市化与失地农民——以苏北某市郊区为例的人类学研究
社会资本、民主政治与公民权利
公民的锻造
文章目录
一、我国回归政策的历史演变
(1)建国初期(1949—1956)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1965)
(3)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年至今)
二、回归人员社会保护的历史状况
(1)生活、劳动、工作权利保障的可靠性。
(2)回归人员政治权利保障的平等性。
(3)个人特长、事业前途发展的实在性。
·
三、回归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