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组织、制度与政治逻辑:“村委”如何造成村庄失序

作者:
徐西庆 高玲玲
出版日期:
2015年6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7084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二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观察乡村秩序应突破“国家—村庄—村民”三元视角,采取“国家—乡镇—村委—村民”的四元结构。村委承担着“国家权力触角”、“村务管理者”和“地方熟人”的角色,村委扮演这些角色时的“偏差”就表现为村庄秩序混乱。此种偏差可在“政治背离——组织、制度与政治约束缺陷”的解释框架中得到说明:城镇化给农村带来大量资源,村委在短期获利的动机下背离了长久治村策略,村民却无力制止,这是村民自治组织的约束缺陷;资源分配制度和纠纷化解制度设计同样存在不足,造成组织约束缺陷无法由制度加以矫正;制度缺陷又源自乡镇“政治背离”,亦即政治资源匮乏下的乡镇行为异化。乡镇将职能推至村委,之后国家—乡镇分离、乡—村分离、村—民分离与国家—村民分离相继产生,村民行动也经历了“求利行动—生存行动—生存斗争”的转变。应在社会治理结构中反思“政治背离”,建立面向人本、面向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

关键词:

社会治理村庄秩序政治背离

作者简介:

徐西庆:徐西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高玲玲:高玲玲,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 (一)作为村庄失序“嫌疑者”的村民委员会
  • (二)谁在乡村秩序中发挥作用 从二元到四元的观察视角
村庄秩序变迁与村委角色 来自艾镇箫村的案例
  • (一)村委行动策略与村庄失序的进程
  • (二)旧村改造中村委的“角色扮演偏差”与价值偏差
村庄失序的解释
  • (一)“求利行为”向“生存行动”的转变 自治组织缺陷与村委“政治背离”
  • (二)艰难的生存行动 组织缺陷背后的“制度缺陷”
  • (三)乡镇“政治背离”与村民“生存斗争”的蔓延 政治约束缺陷
·秩序重建 在反思“政治背离”中改善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