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0年北京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作者:
宋贵伦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字数:
28517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9~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并且引导社会价值观念而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本报告采用文献分析、调查访谈等方法研究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北京市民为例的心理调查结果表明:①多年来我国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下降,其中压力、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居民困扰较为严重。②居民社会心态整体状态良好,但价值观念需要进一步引导;部分居民由于生活压力(住房、医疗、教育等)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倾向于采取激进方式对待不公平事件;群际冲突也日益突出。③多数居民认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但寻求专业化帮助的居民占比较低,渴望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作用。针对我国现阶段部分民众心理健康意识薄弱、心理服务专业性/可及性较低、资源整合性较差、资金/政策支持有限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心理服务工作经验,从教育宣传、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组织管理、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政府资金/政策保障及社会心理文化培养等几个方面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关键词:

心理健康北京社会治理社会心理服务

作者简介:

宋贵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建设与治理。

文章目录
·前言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功能定位和概念
居民心理健康、社会心态特点与社会心理服务需求
  • (一)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 (二)居民的社会心态需要全面提升
  • (三)居民充分认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 (四)居民社会心理服务需求迫切,心理服务需求有群体特点
国内外心理服务工作现状与经验
  • (一)国外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经验
  • (二)国内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主要构成及工作状况
  • (三)多元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模式:北京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的工作
现阶段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
  • (一)公众心理健康知识较贫乏,心理健康意识较薄弱
  • (二)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 (三)社会心理服务的可及性很低
  • (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协作不够,工作资源整合性差
  • (五)社会心理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
  • (六)社会心理服务的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全面的社会心理服务教育与宣传体系
  • (二)完善专业性与整合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 (三)建设规范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
  • (四)构建共享共治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信息管理体系
  • (五)打造多功能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工作平台
  • (六)建设社会心理服务的资金保障体系
  • (七)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
  • (八)建设包容且富有创造力的心理文化体系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