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宏观与微观双重视角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路径选择

作者:
赵一红
出版日期:
2013年9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984字
所属图书:
社会工作教育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社会福利发展语境建立在社会福利供给的宏观与微观的对立统一基础之上。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需要一种符合自身社会发展的福利视角。从何种角度来看待社会福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福利承担何种角色;每一种福利视角都将提供不同的福利目标。传统与现代、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等看似不同范式的结构,但却能够共同给予福利视角以不同解释。从这些不同范式结构考察福利供给主体、福利供给对象、福利供给目标、福利供给模式等,将透视出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路径视角中国社会福利

作者简介:

赵一红:赵一红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9月~2003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法社会学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发展社会学。近年来主持有欧盟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等。主要著作有《东亚模式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分析》、《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中自制规章与国家法律关系研究》、《社会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关系研究》和《我国城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分析》;主要论文有《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人民观》、《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东方社会结构》、《宏观与微观双重视角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路径选择》和《我国本土化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研究》等。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与福利视角
  • (一)理解福利视角之一 发展取向
  • (二)理解福利视角之二 结构取向
  • (三)理解福利视角之三 模式取向
后发展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视角
  • (一)后发展国家的发展语境
  • (二)后发展国家福利制度视角
政府与社会组织结构性的福利视角
  • (一)政府关于福利的结构性视角
  • (二)社会组织关于福利的结构性视角
社区照顾与社区服务不同模式的福利视角
  • (一)社区照顾模式的福利视角
  • (二)社区服务模式的福利视角
结论
  • (一)建立以宏观福利视角为主,微观福利视角为辅的本土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发挥其社会建构功能
  • (二)改进我国社会福利责任的分担结构,建立以政府责任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要依靠力量的福利体制
  • (三)探索我国社会福利供给模式,积极建立社区服务带动社区照顾的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