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农村的总体环境与现代化出路

作者:
杨团 毕天云 杨刚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8833字
所属图书:
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及农业人口大国实现现代化,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的确异常艰难。现代化中国的一切发展,不能建立在大规模的人口贫困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中国农村现代化

作者简介:

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监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农禾之家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员。获评“2013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责任中国2014年公益盛典”年度致敬大奖,《中国慈善家》杂志“2015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20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南风窗》杂志2018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19年获评“中国慈善公益品牌70年70人”代表人物。2021年进入“2021中国品牌女性500强”,获评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1十大公益人物奖。担任《当代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社会政策国际论坛年度论文集2005~2017)和《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2022)的主编;《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综合农协研究组年度研究报告论文集2013~2021)的主编主撰。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慈善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护等领域的政策研究,曾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重点课题以及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150多篇论文及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及多项省部级研究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社区公共服务论析》(独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第一著者)、《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第一著者);主要论文有《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探索》《探索第四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此集体非彼集体——为社区性综合性乡村合作组织探路》《30年集体经济改革启示录:乡村发展必由之路》等。

毕天云:男,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哲学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的教学与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福利、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代表性成果有专著《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福利文化民族性的实证研究》,学术论文《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构建相对独立的农村社会政策体系》。

杨刚:女,社会学博士,现为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曾接受教育部资助赴东京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2002~2005年曾任职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目前主要从事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著有《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理念与实践》等,译著有《转型中的福利国家——全球经济中的国家调整》,发表有关地域福利、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状况
  • 特定的资源禀赋——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
  • 特定的社会现象——人地冲突导致农民大规模流动
  • 特定的社会政策时代——城乡社会断裂与政策努力
第二节 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和贫困状况
  • 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与贫困人口状况
  • 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及成效
第三节 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
  • 解构现代化——为农村现代化重新定位
  • 农村现代化的出路探索
  • 推动农村现代化的社会政策探索
  • 实现就地多元化的社会政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