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当代中国妇女政治参与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作者:
付翠莲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25597字
所属图书:
缺席与在场:当代中国妇女的有序政治参与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当代中国妇女在公共政治领域参与情况来看,无论是民主参与还是权力参与,在实际参与水平、参与规模、参与途径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女性所拥有的政治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在继续深化改革和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妇女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妇女在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客观上,从当前我国妇女政治参与的内外环境来看,多元分化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现实强化了妇女政治参与难度,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妇女政治参与:经济上的从属地位制约着妇女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现有政治体系难以给妇女政治参与提供充分、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资源和机会不足制约了妇女政治参与的外部环境,性别平等的正式制度供给不足及其实施机制的无效力是妇女政治参与缺失的制度因素;传统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及社会性别制度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妇女政治参与意识。这些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妇女政治参与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妇女参政的难度,提高了妇女参政的门槛,导致妇女在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层面上的严重缺失。从主观上来看,妇女自身素质状况已成为制约其政治参与的瓶颈。客观因素中正式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缺失公正考量等结构性因素导致了资源分配中性别不公现象长期存在;主观因素中妇女提升自身素质是增强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在新形势下实现妇女社会政治权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政治参与对策分析中国妇女参与缺失

作者简介:

付翠莲:0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博士,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女性主义思想、乡村治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浙江省规划办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在平等与差异之间: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文章目录
当代中国妇女政治参与缺失的客观因素分析
  • (一)经济弱势地位制约着妇女政治参与
  • (二)制度缺失和政策缺位限制了妇女政治参与
  • (三)传统社会性别结构和性别文化束缚了妇女政治参与
自身素质状况是制约妇女政治参与的瓶颈
  • (一)整体政治理论素质偏低削弱了妇女驾驭全局的政治能力
  • (二)受教育程度总体上偏低限制了妇女政治参与能力的发展
  • (三)特殊的生理、心理素质影响了妇女政治参与广度与程度
  • (四)多重角色冲突瓜分并冲淡了妇女参与政治的精力和热情
提高我国妇女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思考
  • (一)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
  • (二)完善妇女政治参与保障制度,制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
  • (三)拓宽妇女政治参与的渠道,搭建妇女政治参与平台
  • (四)加强对女干部的培训教育,培养权力核心层女干部
  • (五)摒弃传统性别文化观念,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理念
  • (六)充分发挥舆论媒体作用,营造妇女政治参与的氛围
  • (七)高度重视妇女的政治文化教育,提高妇女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