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的第二波女性主义高潮,被法国著名女性主义者朱莉亚·克里斯多娃(Julia Kristeva)称为“差异女性主义”阶段。女性主义思想几乎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不再像从前那样关注平等要求,而是强调差异和独特性。有人提出“差异政治”(politics of difference)的概念,认为差异性已经成为女性主义唯一的焦点,“现在,许多女性主义者争论说,差异已经占据当今女性研究项目的中心舞台”。Maxine Zinn and Bonnie Thornton Dill,“Theorizing Difference from Multiracial Feminism”, Feminist Studies, Vol.22,No.2,Summer 1996,pp.321-331.还有人指出,“差异已经代替平等,成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的核心”。Elizabeth Genoves-Fox,“Difference,Diversity and Divisions in An Agenda for the Women’s Movement”,in Gay Young and Bette J. Dickerson,eds., Colour,Class,and Country:Experience of Gender,London:Zed Books,1994,pp.232-248.女性开始普遍强调两性的本质不同与差异,强调在女人也是人的前提下承认女人不同于男人,强调自身的特征和角色,认为不能盲目地追求男女的绝对平等。“差异论”的女性主义流派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和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差异论”的女性主义认识到,仅仅局限于男女平等,其结果是认同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排斥,通过服务于男性文明获得某些权力,其代价是否定自我。于是,发掘女性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独特性,弘扬其潜在的女性特征的价值,赋予了不同于男性存在和经验的女性存在,而不是去诋毁或否认,就构成了“差异论”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