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保障与改善民生

作者:
陈光金 杨建华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5736字
所属图书: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社会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民生问题,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生活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具体概括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民生问题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直接反映群众的生活水准,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群众心理,左右社会情绪。过去人们把民生问题主要理解为生存问题、生计问题、温饱问题,而现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问题的内涵更丰富,范围更广泛,层次更复杂,也成为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叶辉:《把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光明日报》2008年3月3日,第6版。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在物质资料比较丰富的基础上,浙江民生政策以保障民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为目标,开始进行全面综合的民生建设。“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落实,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综合性民生政策陆续出台,更加注重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益等目标制定系统性、综合性的改善民生政策及措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稳步实施,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纲要。刘天喜、夏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生政策的演进过程》,《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陈光金:

杨建华: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等研究,长期主编《浙江社会蓝皮书》,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求是》《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等报刊发表了150余篇学术论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转载。学术著作《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经验中国:以浙江七村为个案》《分化与整合——一项以浙江为个案的实证研究》先后获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
  • 补齐欠发达地区“短板”
  •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第二节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
  • 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的特点
  • 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的效应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 构建大社保体系
  • 推进社会保障项目建设
  •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第四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慈善
  • 建设侧重老年的社会福利体系
  • 构建适度普惠型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 制定中长期的社会福利发展规划
  • 倡导全民性的社会慈善事业
  • 推进慈善事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第五节 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
  • 同等重视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
  • 同等重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
  • 新增财力优先投入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