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
张思宁
出版日期:
2011年3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829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国之价值冲突与秩序重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结构变迁是一种力量,迫使我们扮演新的角色,并可能令我们面临令人不安的心理病变的威胁。那些曾经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骤然消失,被新奇陌生或不可思议的心理暗示所代替。变化使我们的适应或抉择能力因负荷过重而产生生理和心理的苦痛,这是人对过度刺激的反应。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生理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如果压力过大,超出了个体的适应能力,心理、生理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出现紧张反应。虽然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人的警戒水平,使人能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会损害心身健康。生活压力下的任何心理反应均为负面的情绪反应,这些负面情绪表现为一系列心理生理过程:肝脏迅速释放葡萄糖,以补充全身肌肉活动所需之能量;加强体内代谢功能,以备体力消耗之需要;等等。这些心理生理活动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心理学家采用医学检验方法与技术,根据人唾液中所含免疫球蛋白的量,确定人在健康的情况下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然后再在他处于生活压力情境下时,做同样的检验,并比较两次检验的结果,从而推断生活压力与免疫系统变化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对医学院学生在考试期间与平时的免疫系统功能作比较后发现,在期末考试的一周内,其免疫系统功能较之平常大为降低。降低的程度因人而异,差异很大。一些开朗的、喜欢交往的学生,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较小;而一些孤独的学生,其免疫系统功能改变较大。生活压力影响到免疫系统,从而降低其功能,危害作用十分严重。然而,不仅是具体的某一件事情可以产生压力,经历的事情多也会产生压力,人体承受的变化量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

农民工社会结构社会适应

作者简介:

张思宁: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学者,心理医生,专栏作家,辽宁省第十届政协委员,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行为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6年获辽宁省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称号,2007年获辽宁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7年茯辽宁省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文章目录
·有限的生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与应激心理干预
·压力与精神疾病
·压力与自杀行为
·大学生自杀与社会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