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幻想与崇拜:“青蛙娶妻”型故事的情节生成与文化意义——以藏彝走廊民间故事为中心

作者:
唐海宏 蒲向明 杨贞明 TangHaihong PuXiangMing YangZhenming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15291字
所属图书: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第28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的概念,经调查研究发现,作为古代氐族后裔的今白马藏人,其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长篇口传故事《阿尼嘎萨》为代表的“青蛙娶妻”型故事,是藏彝走廊多民族“青蛙娶妻”型故事情节生成的典型,属于情节有趣而又极具幻想的神异口传文学之一。通过对比白马藏人、彝族、羌族、傈僳族、白族、仡佬族、纳西族、哈尼族、景颇族、苗族、畲族、普米族等的“青蛙娶妻”型故事情节生成方式的异同,可以看出,藏彝走廊各民族该型故事的形成和流播与各民族的生活习性、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及文化心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们表达了这一多民族区域人民对生命延续的企盼,呈现出该区域稻作文化及民俗风情的生活场景,是该区域人民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与英雄崇拜在民间故事中的折射,亦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性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文化意义藏彝走廊民间故事“青蛙娶妻”故事情节

作者简介:

唐海宏:唐海宏,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

蒲向明:蒲向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陇南文史;

杨贞明:杨贞明,青海大学人文素质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民族学。

TangHaihong:

PuXiangMing:

YangZhenming:

文章目录
藏彝走廊“青蛙娶妻”型故事情节生成的考察与分析
  • (一)生子
  • (二)许婚条件和婚姻
  • (三)其他功绩
  • (四)解脱魔惑、登位
藏彝走廊“青蛙娶妻”型故事的文化意义
  • (一)“青蛙娶妻”型故事反映了藏彝走廊各族群普遍存在的浓厚的生殖崇拜
  • (二)“青蛙娶妻”型故事反映了藏彝走廊各族群共存的氏族图腾崇拜——蛙神崇拜
  • (三)“青蛙娶妻”型故事体现了藏彝走廊各族群普遍存在的英雄崇拜情结
  • (四)“青蛙娶妻”型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