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企业生产资源获取方式的研究

作者:
蔡禾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1372字
所属图书:
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人类的经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体制的差别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957)将人类的经济生产方式划分为互惠经济、再分配经济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见面,价格和货币是其联系的桥梁;再分配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不直接联系,各种资源由政府按照权利关系进行分配;而在互惠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也直接见面,但是联系的桥梁是礼物和信任。李新春(2000)从契约安排的角度将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形态分为原始契约、命令契约和法律契约。原始契约是靠血缘或非血缘社会关系网络来规制的契约;命令契约是靠权力来规制的契约;法律契约是靠第三方(法院)强制性来规制的契约。卿志琼(2002)从秩序的角度将经济秩序划分为计划秩序、市场秩序和关系秩序。计划秩序是人为设计的秩序,依赖外在的权威来维持;市场秩序是自发性的秩序,依赖各种主体自发遵守秩序;关系秩序源于传统的礼治秩序,依赖建立在血缘、地缘、业缘基础上的关系网络来维持。以上学者的研究虽然切入问题的角度和分类方式不同,但其结论基本上是相似的。互惠经济、原始契约、关系秩序都与社会关系相连;再分配经济、命令契约、计划秩序都与政府权力关系相连;而市场经济、法律契约、市场秩序都与市场关系相连。

关键词:

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管理

作者简介:

蔡禾:1954年出生,1987年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与企业组织,先后出版《转型中国的社会学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城市社会学讲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失业者群体特征及其社会保障》、《文明与代价——婚姻的嬗变》、《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

文章目录
·问题的提出
·资料来源
·企业生产资源获取方式的现状描述
·研究假设
指标与测量
  • 1.企业所有制
  • 2.企业规模
  • 3.经营者教育水平
  • 4.经营者国外学习工作经历
·资料分析结果
·理论讨论
·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