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互联网与社会资源配置

作者:
李强 刘强
出版日期:
2014年11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5923字
所属图书:
互联网与转型中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网络社会的兴起,在资源的供给、调配、获得途径等方面都造成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社会块状结构和层级结构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社会将呈现一种多元网状结构,目前高度自由的、开放的互联网已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网络社会”的工作模式。整个社会将维系于信息网络,使社会变得更加多变,不确定性增大,这一切必将导致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要求探索一种新的社会结构的控制、管理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数字化社会资源配置配置方式网络资源

作者简介:

李强:(1950—2023) 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后调入清华大学主持社会学系复系重建工作,担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在社会分层与流动、城镇化与城市研究、社会治理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十讲》《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新清河实验》等,共计30余部。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曾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民政部政策咨询专家组顾问等职务。

刘强: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
  • 计划分配
  • 市场配置
第二节 配置资源的新机制——互联网
  • 破除时空限制
  • 打破权威垄断
  • 实现全球共享
  • 彰显个体价值
  • 实现无限复刻
第三节 互联网平台上资源的特征
  • 网络上的资源具有“数字化”特征
  • 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开放性
  • 网络上的资源具有可检索性
第四节 获取网络资源的途径
  • 资源搜索工具
  • 信息沟通资源
  • 数字化资源
  • 线上商品资源
第五节 网络在配置资源中的功能分析
  • 对个体的功能
  • 对企业的功能
  • 对政府的功能
  • 对非营利组织的功能
第六节 网络动员资源的未来
  • 对生活资源的影响
  • 对空间资源的影响
  • 对政治资源的影响
  • 对经济资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