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农村土地与农业发展
作者:
李蔓莉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2419字
所属图书: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1.261-289
蔡禾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适度规模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处于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过渡阶段,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指出: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用地有64574.11万公顷,其中耕地13505.73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且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7等,总体质量偏低,优等地只有386.5万公顷。这意味着我国面临严峻的土地形势。土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生产要素,还发挥着重要的经济、社会组织和制度载体的作用。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发展
农村土地
土地政策
土地面积
作者简介:
李蔓莉:
中山大学,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移民社会学。
相关报告
背离:江镇土地流转的表达与实践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及其目标
土地流转特点及土地政策优化建议
农田的继袭
土地的道义经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再认识
农业里劳力的过剩
和平土改
利益协调——湖北省土地政策的调整
导言 农村地权关系新探索
2017年土地规划政策评述
文章目录
土地基本状况与影响因素
(一)土地流转的基本状况
(二)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
土地流转的家庭效应
(一)土地流转与家庭收入
(二)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
土地流转与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农村与农业发展指标
(二)土地流转与家庭农业生产
(三)农村贫困与扶贫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