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土地的道义经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再认识
作者:
张建雷
王会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0851字
所属图书:
再造小农经济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6.99-111
冯小
张建雷
摘要:
本文认为,我国农地制度的安排遵循农民生存伦理的“道义经济”原则,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不同类型农户对土地的需求产生了差异,但土地仍承担农民生存保障的道义功能。在此基础上,农户之间分散的自发性土地流转体现出道义经济的互惠原则。土地流转中的“自己人”逻辑和“礼俗”性地租,既能够减少土地流转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能够促进村庄中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家庭生计的改善。而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引入,以市场机制替代了自发性土地流转的互惠机制,消解了土地保障农民基本生存的功能,对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的家庭生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
道义经济
作者简介:
张建雷:
张建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
王会:
相关报告
我国农村土地与农业发展
农田的继袭
“资本下乡”为何逃离种植环节
土地流转与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就业变动
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柳村乡村集体制的结构化历程
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权研究
《禄村农田》研究背景
农田分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执行情况调查评估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土地的道义经济与农户的分化
(一)土地分配的生存伦理
(二)分化的农户及其土地需求
道义经济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一)土地流转中的“自己人”逻辑
(二)“礼俗”式地租:土地流转中的互惠机制
大规模土地流转与道义经济的式微
(一)大规模土地流转及其市场逻辑
(二)村庄互惠机制的瓦解及后果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