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历与现代性获得
作者:
刘河庆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字数:
1935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7年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1.290-312
蔡禾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化逐渐成为影响农民群体流动的重要结构性力量。在城市化的带动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大中城市的数量以及城市人口规模不断上升。这种大规模人口转移在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建设主体缺位等巨大挑战(周祝平,2008)。如伴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部分村庄平时甚至很难看到年轻人,出现了“三八六一九九”的情况,对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学者甚至提出村落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可能走向终结(李培林,2002)。面对农村发展中出现的困局,国家运用自身的财政力量,通过向农村大量投入建设资金等方式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图扭转农村发展局面。国家在向农村投入大量财政力量的同时,近年来也通过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政策试图为农村发展吸引足够的劳动力。另外,随着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日益艰难,以及家乡城镇化程度的提升,大量农民工选择从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回乡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白南生、何宇鹏,2002)。无论因何种原因返回家乡,在城市饱经现代化进程洗礼的回流农民工,都可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一部分人仍然投身于农业生产,而另一部分人则利用城市务工所积累的劳动技能或物质资本,投身于非农行业或创业之中。更为重要的是,经受城市化洗礼的回流劳动力可能有着较为现代的思想观念,从而成为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本章将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年及2016年的个体和村庄数据,相对系统地考察农村回流劳动力的个体特征等基本情况,同时重点分析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回流劳动力的职业选择、社区参与意愿以及思想观念的现代性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现代性
务工经历
社区参与
就业选择
作者简介:
刘河庆: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系。
相关报告
新生代女农民工婚恋生活状况报告
2019年安徽老年人的就业选择及公共就业服务促进策略
河南籍毕业生的回省选择及政策启示——基于对省内外高校1136名豫籍毕业生的调查
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性”
关于发展的几个关键词
社区参与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
北京市社区服务的回顾与展望
旅游、现代性与社区变迁研究概述
旅游、现代性与社区变迁研究设计
集体性社会资本对社区参与的影响——基于多层次数据的分析
文章目录
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回流的区域分布
(二)回流劳动力的个体特征
(三)回流劳动力的具体回流情况
(四)回流劳动力与家乡的联系及未来意愿
·
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与社区参与
农村回流劳动力的现代性
(一)现代性的测量
(二)农村回流劳动力与未流动劳动力各项现代性指标对比
(三)农村劳动力现代性的因子分析结果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