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新生代女农民工婚恋生活状况报告

作者: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
报告页数:
85页
报告字数:
58187字
所属图书:
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6(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24.8岁,未婚者占51.0%,初中学历者占42.8%,59.2%的人外出打工时间为2~5年,45.3%的人出来打工的目的是“有利于个人发展”, 61.0%的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为1968元。 50.1%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身份是“外来工”,54.3%的人认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是“流动人口”。 59.4%的人希望留在城市,只有11.2%的人打算回农村老家。已婚者中76.8%的人已有孩子,举家进城已成趋势,但社会适应程度较低。对政府的希望是,“让农民工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险”“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就近入学/入托”“确保农民工获得最低工资保障”“让农民工也能租住公租房” “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对企业的期望是,“节假日减少加班”“按时发放工资/加班费”“帮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帮助解决住房/探亲房”“适当安排探亲假”。
关键词:

收入新生代女农民工务工经历婚恋生活社会适应度

作者简介: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副编审,主要从事家庭文化及女性消费研究。杨海燕,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数据分析员,社会学硕士。

文章目录
·样本分布
样本结构
  • 1.年龄结构
  • 2.民族结构
  • 3.学历结构
  • 4.婚姻状况
  • 5.样本户籍地状况
  • 6.家庭结构
  • 7.打工前在老家从事的工作
  • 8.出来打工的主要原因
  • 9.目前的居住状况
  • 10.在打工城市有无亲属
  • 11.遇到困难向谁求助
务工经历
  • 1.外出务工时长
  • 2.目前的用工形式
  • 3.目前所在岗位的性质
  • 4.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 5.收入的现状
  • 6.对月收入的感受与憧憬
  • 7.曾在几个城市务工
  • 8.可能导致离职的因素
  • 9.收支概况
个人发展意向
  • 1.职业发展意向
  • 2.打算何处安家
  • 3.出来打工的最大收获
  • 4.对自己职业身份的认知
  • 5.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知
  • 6.务工心态
  • 7.对生活前景的展望
城市生活适应状况
  • 1.最不能接受的城里人行为
  • 2.对所在城市的总体印象
  • 3.在城里有无好友
  • 4.对城市生活方式的适应程度
对婚恋问题的看法
  • 1.对择偶条件的看法
  • 2.大龄未婚女农民工的苦恼
  • 3.婚恋观——对无证同居的看法
  • 4.婚恋观——对婚外性行为的看法
  • 5.婚恋观——对两地分居的看法
  • 6.婚恋观——对大龄单身的看法
  • 7.婚恋观——对恋爱目的的看法
  • 8.婚恋观——对奉子成婚的看法
恋爱/婚姻状况
  • 1.与对象/配偶的初识途径
  • 2.对象/配偶的户籍
  • 3.未婚被调查者择偶时有无户籍要求
  • 4.对象/配偶的学历
  • 5.对象/配偶的行业
  • 6.对象/配偶的职业
  • 7.已婚被调查者结婚多久了
  • 8.与对象/配偶是否生活在一起
  • 9.已婚被调查者与其配偶不在同一城市的原因
  • 10.未婚女农民工的对象
  • 11.已婚被调查者收入与配偶收入的比较
  • 12.已婚被调查者婚姻生活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 13.与对象/配偶间的和谐程度
  • 14.工作之余的主要活动
对政府和企业的期望
  • 1.对政府的期望
  • 2.对社会的期望
  • 3.对企业的期望
调查结果分析
  • (一)进城务工目的多元化,追求个人发展是首要目的
  • (二)为当前职业状况担忧,但仍一往直前追梦城市
  • (三)城市生活适应度不高,融入城市道路漫长
  • (四)转型期的婚恋观,传统与开放并存
  • (五)婚恋圈扩大,未婚女性通过婚姻途径上行流动
  • (六)举家进城渐成趋势,已婚女性城市生活困难重重
  • (七)女性城市生活优势诸多,寻求组织帮助有利发展
  • (八)乐观面对未来,期望得到各方关怀
政策建议
  • (一)加快制度创新和改革步伐,维护新生代女农民工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
  • (二)加强职业培训,为新生代女农民工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 (三)缩小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和心理差距,促进新生代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城市融入
  • (四)关心新生代女农民工恋爱婚姻大事,帮助她们在城市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
  • (五)妇联要关注新生代女农民工特殊利益,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