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新生代女农民工婚恋生活状况报告
作者: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
报告页数:
85页
报告字数:
58187字
所属图书:
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6(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147-231
韩湘景
摘要:
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24.8岁,未婚者占51.0%,初中学历者占42.8%,59.2%的人外出打工时间为2~5年,45.3%的人出来打工的目的是“有利于个人发展”, 61.0%的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月均收入为1968元。 50.1%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身份是“外来工”,54.3%的人认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是“流动人口”。 59.4%的人希望留在城市,只有11.2%的人打算回农村老家。已婚者中76.8%的人已有孩子,举家进城已成趋势,但社会适应程度较低。对政府的希望是,“让农民工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险”“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就近入学/入托”“确保农民工获得最低工资保障”“让农民工也能租住公租房” “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对企业的期望是,“节假日减少加班”“按时发放工资/加班费”“帮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帮助解决住房/探亲房”“适当安排探亲假”。
关键词:
收入
新生代女农民工
务工经历
婚恋生活
社会适应度
作者简介: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副编审,主要从事家庭文化及女性消费研究。杨海燕,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数据分析员,社会学硕士。
相关报告
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历与现代性获得
丰富与真实的生活历程——2011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总报告
2013~2014年山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及预测
2013年湖南城乡居民收入状况与走势分析
2005~2006年:中国收入分配问题与展望
教育、职业、收入与社会分层
前言 积极发挥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机理与实践
陕西省宝鸡市社会保障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调研报告
福建省连城县社会保障发展与收入分配状况调研报告
文章目录
·
样本分布
样本结构
1.年龄结构
2.民族结构
3.学历结构
4.婚姻状况
5.样本户籍地状况
6.家庭结构
7.打工前在老家从事的工作
8.出来打工的主要原因
9.目前的居住状况
10.在打工城市有无亲属
11.遇到困难向谁求助
务工经历
1.外出务工时长
2.目前的用工形式
3.目前所在岗位的性质
4.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5.收入的现状
6.对月收入的感受与憧憬
7.曾在几个城市务工
8.可能导致离职的因素
9.收支概况
个人发展意向
1.职业发展意向
2.打算何处安家
3.出来打工的最大收获
4.对自己职业身份的认知
5.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知
6.务工心态
7.对生活前景的展望
城市生活适应状况
1.最不能接受的城里人行为
2.对所在城市的总体印象
3.在城里有无好友
4.对城市生活方式的适应程度
对婚恋问题的看法
1.对择偶条件的看法
2.大龄未婚女农民工的苦恼
3.婚恋观——对无证同居的看法
4.婚恋观——对婚外性行为的看法
5.婚恋观——对两地分居的看法
6.婚恋观——对大龄单身的看法
7.婚恋观——对恋爱目的的看法
8.婚恋观——对奉子成婚的看法
恋爱/婚姻状况
1.与对象/配偶的初识途径
2.对象/配偶的户籍
3.未婚被调查者择偶时有无户籍要求
4.对象/配偶的学历
5.对象/配偶的行业
6.对象/配偶的职业
7.已婚被调查者结婚多久了
8.与对象/配偶是否生活在一起
9.已婚被调查者与其配偶不在同一城市的原因
10.未婚女农民工的对象
11.已婚被调查者收入与配偶收入的比较
12.已婚被调查者婚姻生活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13.与对象/配偶间的和谐程度
14.工作之余的主要活动
对政府和企业的期望
1.对政府的期望
2.对社会的期望
3.对企业的期望
调查结果分析
(一)进城务工目的多元化,追求个人发展是首要目的
(二)为当前职业状况担忧,但仍一往直前追梦城市
(三)城市生活适应度不高,融入城市道路漫长
(四)转型期的婚恋观,传统与开放并存
(五)婚恋圈扩大,未婚女性通过婚姻途径上行流动
(六)举家进城渐成趋势,已婚女性城市生活困难重重
(七)女性城市生活优势诸多,寻求组织帮助有利发展
(八)乐观面对未来,期望得到各方关怀
政策建议
(一)加快制度创新和改革步伐,维护新生代女农民工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
(二)加强职业培训,为新生代女农民工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三)缩小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距离和心理差距,促进新生代女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城市融入
(四)关心新生代女农民工恋爱婚姻大事,帮助她们在城市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
(五)妇联要关注新生代女农民工特殊利益,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