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平天下

作者:
何健 邓万春 夏世哲 张爱敏 徐珺玉 田美园 张欢欢 耿亚平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84页
报告字数:
8345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上、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下”、“势”、“变”、“和合”、“多元一体”、“大同”这六个和“平天下”有关的中国社会学概念。“天下”是中国人的世界概念,天下具有神圣性、认同性、秩序性、自由性、时空性的内涵,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含义。“势”思想表明中国人对社会事理的认知有着独特的方法和逻辑,是中国的效力观。“变”指的是中国的变迁思想,是一种生成循环论。“和合”是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之间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社会均衡状态,是中西方社会学所描绘的较为理想的社会秩序。“多元一体”指的是民族融合机制。“大同”是中国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关键词:

社会变迁多元一体中国社会学天下观大同

作者简介:

何健: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 副教授。

邓万春: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夏世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生。

张爱敏: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徐珺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生。

田美园:

张欢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博士生。

耿亚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文章目录
天下:中国人的世界概念
  • (一)天下概念的起源与演变: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
  • (二)天下的社会学含义
  • (三)天下的结构与结构化
  • (四)天下观的“新汇”
  • (五)“天下知识系统”:一项尚待开启的知识社会学任务
势:循天下之法
  • (一)势概念的起源、内涵与演变
  • (二)“势”作为一个中国式实用主义社会学概念
  • (三)势的含义:关于过程的现实化理解
  • (四)势的类型
  • (五)中国人的行动理论:顺势而为
  • (六)关于势的社会理论体系的简要筹划:格局与位育
变:生生不已之理
  • (一)古代社会变迁思想的词义学解析
  • (二)从循环论到生成论
  • (三)社会变迁的本质:化生之变
  • (四)社会变迁的机制:辩证之变
  • (五)社会变迁的动力:天人感应与变则通
  • (六)社会变迁的形式:开放性循环
  • (七)生成循环论的社会学价值
和合:社会协调之道
  • (一)“和合”的起源及演进
  • (二)“和合”的中西之较
  • (三)“和合”的社会建构
  • (四)“和合”的时代价值
多元一体:民族融合机制
  • (一)多元一体的溯源
  • (二)多元一体的内涵
  • (三)多元一体的时代意义
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 (一)由“小康”而“大同”:含义与区别
  • (二)“大同”社会理想的历史演进
  • (三)近现代的大同思想
  • (四)中国“大同”思想与西方“乌托邦”思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