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较真“差序格局”
作者:
朱苏力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7261字
所属图书: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3.222-237
张静
周晓虹
乐江
摘要:
差序化是每个人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自然倾向和必然;人类个体普遍分享的这一主观倾向不足以构成一种社会的客观格局;差序格局概念并非对历史中国甚或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和概括,很难具有作为社会学基本概念的学术潜能。费孝通先生当年创造和使用这个概念是基于思想交流的实用主义考量,为帮助当时中国读者理解他们无法直接感知和想象的与乡土中国有巨大差异的西方近代工商社会。他很快放弃了这一概念,这反映了他的学术敏感、精细和较真。
关键词:
社会学
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
作者简介:
朱苏力:
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关报告
从“伦”到“差序格局”:关系性与等差性——潘光旦与费孝通的思想比较
新“乡土中国”中的“读书无用论”——社会分层视角下的雍村调查
乡土中国与乡土建设的历史回溯与理论反思:“主义时代”的核心课题
“乡土中国”视野下的城市与乡村
时代·个人·学问:费孝通与《江村经济》
信任的差序格局与地区差异
研究构架与方法
人情往来的规则与机制
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翟学伟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公私观研究
文章目录
·
“差序格局”的文本语境
·
差序化地应对和想象世界是人的本能和必然
·
中西之别,还是古今之别?
·
学术之外
·
中国也不只是乡土的
·
“修齐治平”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