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原因与影响

作者:
唐国建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25989字
所属图书:
海洋渔业捕捞方式转变的社会学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囚人,告诉我,是谁铸的这条坚牢的锁链?

“是人,”囚人说,“是我自己用心铸造的。我以为我的无敌的权力会征服世界,使我有无碍的自由。我日夜用烈火重锤打造了这条铁链。等到工作完成,铁链坚牢完善,我发现这铁链把我捆住了。”

——泰戈尔

作为一种环境行为,海洋捕捞方式的转变与其行为实践所依赖的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捕捞主体——海洋渔民是社会中的成员,其意识与行为都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行为实践的社会环境因素(技术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在特定的社会中有自我运行的逻辑。其次,捕捞活动的自然环境——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有自我运行的逻辑,同时它还因社会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同样,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也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双重特性。

关键词:

中国方式转变海洋捕捞

作者简介:

唐国建:1978年生于广西全州县,1996~2003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2012年就读于河海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师从陈阿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主要代表作品为《海洋渔村的“终结”》(2012,专著)、《环境社会学》(2010,合著)。

文章目录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原因
  • 5.1.1 拓展生存空间的需求:悖论式的行为选择
  • 5.1.2 渔业资源的有限所有:海洋管理政策的反功能
  • 5.1.3 渔业经济的市场化:个体无法抗拒的社会力量
海洋捕捞方式转变的影响
  • 5.2.1 海域承载力与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
  • 5.2.2 传统渔业社区的瓦解
·小结:无限欲求与有限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