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基于100个四川乡村的调查
作者:
罗升鸿
陈良勇
出版日期:
2020年2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0097字
所属图书:
西部发展研究 2019年第2期 总第1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2.104-117
罗中枢
王卓
摘要:
本文通过实际考察发现了法治乡村建设的很多问题:法治体系不完善,面临“无法可依”困境;法治运行不规范,存在“执法不公”问题;法治服务不到位,导致“有法难用”困局;法治基础薄弱,面临“有法不用”难题。本文指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律意识淡薄,村民依法维权无“意”;法律信任感弱,村民依法维权无“助”;法律程序繁杂,村民依法维权无“路”;法律成本较高,村民依法维权无“钱”。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和困局探讨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化解之策。
关键词:
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罗升鸿:
罗升鸿,四川警察学院青年教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安管理学、中巴关系、涉外警务
陈良勇:
陈良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相关报告
我国关于治理制度化与法治建设的研究(2013~2014)
乡村振兴立法的基础与展望
安徽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着力点研究
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变革道路与演变趋势
云南多元素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分类发展云南村落
云南乡村振兴路径概述
公益力量参与中国乡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2021年湖南乡村振兴发展情况及2022年展望
2021年乡村振兴舆情报告
文章目录
·
法治乡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
研究问题的提出
法治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困境
(一)法治体系不完善,面临“无法可依”困境
(二)法治运行不规范,存在“执法不公”问题
(三)法治服务不到位,导致“有法难用”困局
(四)法治基础薄弱,面临“有法不用”难题
法治乡村困境之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淡薄,村民依法维权无“意”
(二)法律信任感弱,村民依法维权无“助”
(三)法律程序繁杂,村民依法维权无“路”
(四)法律成本较高,村民依法维权无“钱”
法治乡村困境之对策
(一)全方位建构和完善乡村立法
(二)不断完善乡村司法体制
(三)科学有效地开展普法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四)简化法律程序,畅通村民依法维权之路
(五)加大对乡村法治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