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变革道路与演变趋势

作者:
李敢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41页
报告字数:
37018字
所属图书:
乡村活力如何维系与提升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农村的一切变革概莫能离开乡村土地的变革,而本书调研地乡村变革的一个重点恰恰正是土地要素的盘活。其次,基于前述典型案例的深化讨论,结合东衡村土地利用、燎原村乡村旅游产业、人口迁移等内容概要,对新时代乡村建设和变革过程中 “土地、产业、人口特性及其需求特征的变化”展开进一步讨论,指出无论是乡村土地资源要素利用方式的具体探索,还是产业发展方面的 “经营乡村”,抑或是乡村人口从“乡土农民”到“城乡农民” 的可能转变, 均需要继续在发展实践中接受检验,力促“实践逻辑和实践过程相统一”。
关键词:

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土地

作者简介:

李敢:男,江苏徐州睢宁县人,广外英语本科、法学硕士,中山大学社会学(法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文创与社区总体营造(地域活化)、比较经济社会学、转型社会改革与发展。在CSSCI来源刊物发文近20篇,有《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逻辑的转型研究:从“红色生意”到“红色创意”》《红色图书出版业的嵌入性分析》《另辟蹊径的城镇化——基于浙江“钢琴之乡”双重产业集群化路径的案例研究》等。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农村土地资源配置逻辑的演变:基于农地产权变革史视角(1978—2018)
  • 农地产权改革的历史轨迹(1978—2018年)
  • 农地制度变迁之下的人地关系与城乡关系的再塑造
  • 农地制度改革的可能趋向与挑战
第二节 土地、产业、人口特性及其需求特征的变化
  • (一)乡村土地的特性
  • (二)乡村产业的特性
  • (三)乡村人口的特性及其需求特征的变化
第三节 “地域活化”与“乡村振兴”何以相融合:新时代乡建的一个展望
  • 迈向“乡村振兴”新时代
  • “地域活化”与“乡村振兴”在理论和实践上何以相融合
·第四节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