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在系统梳理2019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与实践,总结北京市善于立足本土资源、激活基层优势,紧跟时代浪潮、促成文化精品化,秉承开放交流、集聚传播合力等特色与亮点后,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群体间不平衡,以及反馈机制不健全、供需未能精准匹配、效果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表达方式、建立分众化内容供给模式,健全群众需求表达机制、内容供给精准对接百姓诉求,建立科学合理考核体系、动态管理提高服务效能等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产品基层文化服务
景俊美: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戏剧戏曲理论与实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传统节日当代精神价值研究》《回望与探索:文艺评论的价值确立与文化立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和北京市人才项目2项。
胡云:胡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