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景俊美
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个人简介:

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戏剧戏曲理论与实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传统节日当代精神价值研究》《回望与探索:文艺评论的价值确立与文化立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和北京市人才项目2项。

  •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4~202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组织编写 ; 祁述裕 主编 ; 黄仲山 执行副主编 ; 景俊美 王淑娇 陈镭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5年05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4~2025)》回顾和盘点2024年首都文化发展建设的总体格局和整体状况,对2024年文化发展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与新动态等进行分析。本书总报告聚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开研究分析,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2024年北京文化发展总体态势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盘点2024年北京文化各领域发展建设状况;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亮点与特色;第四部分分析北京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全书另设“文化战略与文化示范”“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文化惠民与公共服务”“文化创新与融合发展”“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五个主题性板块,分别论述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新契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博物馆之城建设、文化产业新趋势、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互鉴等重点与热点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对北京文化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分析,也有针对文化发展具体领域的细致研究,并且结合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报告指出,2024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果丰硕,围绕“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普惠”“文化软实力提升”等目标,在政策创新、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和遗产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构建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格局。2024年,北京全面推进文化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呈现新的面貌,在以首善标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首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迈向新阶段、文化交流与传播开拓新局面等方面呈现一系列亮点与特色。北京不断加强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利用水平,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融合共生,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文化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演艺市场火热依旧,文旅消费持续向好,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围绕“优质”和“直达”两个关键词,创新推出优质文化供给,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勇担“主场传播”的重要使命,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首要职责,搭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平台,不断加强品牌活动建设,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积极打造展示中国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
  • 2019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本报告在系统梳理2019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与实践,总结北京市善于立足本土资源、激活基层优势,紧跟时代浪潮、促成文化精品化,秉承开放交流、集聚传播合力等特色与亮点后,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群体间不平衡,以及反馈机制不健全、供需未能精准匹配、效果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表达方式、建立分众化内容供给模式,健全群众需求表达机制、内容供给精准对接百姓诉求,建立科学合理考核体系、动态管理提高服务效能等建议。
  • 2020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本报告在系统梳理2020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供给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项目推进机制,拓展文化活动举办形式;提升应急服务能力,构建多元立体的文化服务业态等对策建议。
  • 2021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公共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广大民众实现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本报告在系统梳理2021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科学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乡服务一体化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扩大公众参与空间。
  • 2024年“大戏看北京”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出版时间: 2025年05月
    “大戏看北京”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首都戏剧事业仍然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亮点频出。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逐年优化,作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演艺市场的艺术类型丰富,品牌活动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带动性;三是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节假日消费力逐年攀升。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依据现有文化资源,强化驻场演出和剧目建设;根据人口、交通、资源优势布局文化设施,提升剧院运营水平;优化和培育演艺产业链,构建服务型、精细化、高品质演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