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风险社会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的“结构二重性”解析
作者:
朱冲冲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9385字
所属图书:
魁阁(2019年第2期 总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2.172-181
赵春盛
郭建斌
李晓斌
摘要:
本文指出,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不可预知的“人为风险”社会,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福利制度不能处理好整体与个人在应对风险时孰轻孰重的问题,相应的福利制度也不能应对新的不可预知的“人为风险”。因此,他在“结构二重性”的基础上提出第三条道路,认为福利改革一方面要注重个体能动性,用无责任即无权利的原则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应对风险;另一方面,也提倡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发展福利主体多元化体系分担福利责任,同时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为行动者发挥能动性提供必要的规则和资源,使国家和个人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达到 “互构”的状态。
关键词:
福利制度
社会风险
社会投资型国家
作者简介:
朱冲冲:
朱冲冲,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8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社会投资型国家:新的社会支出趋势,还是流行的政治演说?
福利多元主义
民主平等、可行能力与国家福利的未来
从福利到安康:十年经济重建过程中的新西兰福利国家的变革
关于农村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
中国农村福利的特征与要素
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内容:救助、医疗、教育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福利制度(1949~1979年)
中国保障房体系建设现状及反思
文章目录
·
风险与福利
结构二重性与第三条道路
(一)无责任即无权利:促进行动者能动性的发挥
(二)社会投资型国家:行动者能动性发挥的制度保障
对我国的启示
(一)福利分配打破身份限制
(二)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
(三)发展福利主体多元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