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从影片《百鸟朝凤》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间延续

作者:
张晗 张海超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10693字
所属图书:
魁阁(2019年第2期 总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认为,《百鸟朝凤》表现了民艺传承在当下社会中遭遇的困境,面对外来文化与经济大潮的双重冲击,唢呐班两代班主艰难地守护着自己的手艺。唢呐是一种与乡村仪式体系嵌合较深的乐器,其传承与所在社区的文化变迁息息相关。电影悲剧故事的根源在于乡民文化消费行为的转变与民间艺人恪守传统之间的矛盾。将传承过多地诠释为坚守,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曲解。在不改变自身的传承核心的前提下,适当吸收外来的文化因素在很多时候也是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艺术唢呐

作者简介:

张晗:张晗,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8级人类学专业研究生

张海超:张海超,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副研究员。

文章目录
·电影叙事与艺人生存的现实世界
·传承之困:乡村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延续
·选择之难:坚守、变通抑或放弃
·变与不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应被预先限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