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两岸城市防救灾系统中社会参与之比较分析——以台北市与北京市为例

作者:
赵永茂 左宜恩
出版日期:
2011年8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2749字
所属图书:
公共行政、灾害防救与危机管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政府无不追求提升国内防救灾设备之水平,并企图建立一套完善之系统,以充分运用各项资源而减轻灾后损失、加快复原速度,以提升国家竞争力。台北与北京两市,同向美、日等国取法而建立自身之防救灾系统。两市在发展防救灾体系之过程中,由于受到其特殊政经体制与社会环境等变项之影响,使两市防救灾系统呈现出若干不同之风貌。本文从政治面角度切入,并以公民参与、公私合伙、政府与民间互动关系等地方治理相关理论,探讨上述变项对两市制度产生何种影响、各自呈现出的特色及其运作成效、是否能有效提升治理能力之目标等问题,以了解政治体制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变项对制度运作所产生之影响。两市若能藉由扩大社会参与而促进有效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出更具民主性与响应性的公民社会防救灾体系,则可成为未来两岸政府深化民主发展与增进治理能量之重要议题。

关键词:

社会参与防救灾系统防救灾现行体制结构防救灾现行制度基层政治社会结构

作者简介:

赵永茂: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左宜恩:美国北德州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博士生。

文章目录
·前言
·文献检讨
两岸城市防救灾现行体制结构
  • (一)台北市
  • (二)北京市
两岸城市防救灾现行制度中之社会参与
  • (一)台北市
  • (二)北京市
两岸城市基层政治社会结构
  • (一)台北市
  • (二)北京市
两岸防救灾体系中社会参与之比较与检讨
  • (一)防救灾工作之参与主体
  • (二)民间参与之程度
  • (三)政府与民间之互动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