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当代中国的社会质量建设

作者:
李炜 高和荣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66页
报告字数:
48198字
所属图书:
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质量概念诞生后,欧洲学者对此概念进行了操作化,分析了影响社会质量的“建构性”“条件性”及“规范性”等因素,使之不仅仅成为一种理论范式,更是一种分析工具与评价尺度。其中,条件性因素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社会赋权”四个测量维度,涉及“18个主要领域和45个次要领域,共95个测量指标”,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质量指标测量体系,为衡量欧洲各国的社会发展质量情况提供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社会政策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社会质量

作者简介:

李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专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著作/合著)、《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论文/合著)、《与时俱进: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论文)、《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论文)。

高和荣:男,江苏兴化人。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厦门大学党委党校副校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社会保障学位点负责人,厦门大学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交叉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主要代表作:《底线公平:基础普惠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专著)、《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构》(专著)、《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合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合著)。

文章目录
当代中国社会质量建设
  • (一)民众的社会经济保障建设
  • (二)民众的社会凝聚建设
  • (三)民众的社会融入建设
  • (四)民众的社会赋权建设
中国社会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经济保障能力较低
  • (二)社会信任程度低下
  • (三)社会融入程度不深
  • (四)社会组织在社会赋权中的功能不明
当代中国社会质量问题分析
  • (一)社会经济保障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 (二)社会信任制度及氛围比较缺位
  • (三)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 (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