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背景下传统院落的更新探索——以“遇见什刹海”为例

作者:
连玉明 朱颖慧 邢旭东 张俊立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3918字
所属图书: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 什刹海篇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作为首都功能的核心承载区,西城区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2016年9月,什刹海街道依托国际设计周推出“遇见什刹海”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传统院落更新改造工作,进而优化提升街区功能。“遇见什刹海”模式是传统院落更新改造的一种创新性举措,本报告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和探析,以期更好地推动什刹海地区的更新改造和功能优化,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优化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什刹海街道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传统院落更新“遇见什刹海”

作者简介:

连玉明:博士、教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2001年,创办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功能区发展规划首席规划师、北京奥运中心区环境建设总规划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奥运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顾问。提出的“城市价值链理论”被誉为世界三大竞争力理论之一。代表作为《城市的觉醒》《城市的战略》《城市的智慧》“新城市主义三部曲”等。2014年,创办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任贵阳市委市政府首席战略顾问、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数权法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为《块数据》《数权法》《主权区块链》“数字文明三部曲”和《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1~No.5)等。主编出版的《数典:大数据标准术语体系》和《大数据百科术语辞典》是全球首部全面系统研究大数据标准术语的多语种智能化专业工具书。现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称号。

朱颖慧: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城市竞争力评价、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城市公共管理、特大城市人口发展、文化战略、基层党建等方面研究。曾主持多项城市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主持了SARS公共卫生安全应急联动机制、奥运期间公共卫生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奥运期间大型商业场所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汶川大地震应急救援、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指标体系、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重大课题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奥运模式》《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1》《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2》《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3》《中国社会管理蓝皮书No.4》《昆明提升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昆明城市综合竞争力对比研究》等。

邢旭东:

张俊立:

文章目录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背景下推动传统院落更新的必要性分析
  • (一)传统院落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 (二)传统的保护与使用方式不符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和古都风貌保护的要求
  • (三)传统院落的功能难以满足未来城市建设需要
  • (四)传统院落的现状与国际一流格局的不匹配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背景下传统院落更新的原则与方式
  • (一)传统院落更新的原则
  • (二)传统院落更新的方式
  • (三)传统院落更新的类型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背景下传统院落更新的创新性分析——“遇见什刹海”
  • (一)新起点:变化中的北京、西城与什刹海
  • (二)新机制:约会设计与艺术
  • (三)新理念:适度超前的构想
  • (四)新挑战:前期、中期和后期问题
关于“遇见什刹海”传统院落更新的一些思考
  •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局部更新
  • (二)畅通诉求渠道,建立沟通机制
  • (三)创新更新方式,实现共建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