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江苏农村协商民主自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作者:
成洁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968字
所属图书:
2018年江苏社会发展分析与展望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充分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发展并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江苏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有了显著发展,然而部分农村仍然存在“乡村关系”、“两委关系”不顺的体制滞障,农民参与代表分布不均,代表能力差别较大且部分农村“精英”话语权倾向较重的平等困境突显,协商民主在技术设计上或可操作性不强或陷入民主技术工具化困境,协商文化与自组织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要明确“乡村”与“两委”间权责定位,给予村民委员会足够的自治权;推动农民参与协商民主自治从技术民主到实质民主的本土转换;建构良好的农村公民文化,将传统道德教化与现代市场经济公共理性文化相结合,培养农民参与理性;进一步推进体制内创新,推动村民委员会成员入选乡镇人大代表,实现其身份的合法性,促进农村协商民主自治制度化发展。

关键词:

协商民主农村治理有效参与江苏农村农民政治

作者简介:

成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助理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自治的时代意义
  • (一)推动农村选举公平公正
  • (二)推动农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 (三)实现农村治理创新优化
江苏农村协商民主自治的现实困境
  • (一)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三者权责关系不清晰
  • (二)农村协商民主实践往往注重程序技术设计而忽视民主价值本质目标达成
  • (三)农民政治参与热情缺乏,政治冷漠凸显
  • (四)农民民主参与的平等性有待加强,农民的公共理性素养有待提高
推进江苏农村协商民主自治的路径选择
  • (一)完善农村法律制度,明确“乡村”及“两委”的权责关系
  • (二)重视协商民主价值本质,实现程序(抑或技术)民主到实质民主的本土转化
  • (三)加强农民民主参与代表性以提高农民参与热情
  • (四)农村农民公共理性的养成是江苏农村协商民主自治得以制度化规范化的关键
·简单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