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孩子也能塑造自己的社区——流动儿童参与式影像发声的社会工作实践

作者:
张耀炜 杨丹 陈正艳 兰树记
出版日期:
2018年4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6559字
所属图书:
“流行社工”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的比例增加,云南省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仅云南省昆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就超过18万名。这些流动儿童在城市的生活与学习虽然一直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近年昆明城中村大拆迁背景下,大部分居住在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社区的流动儿童因拆迁导致的一系列意外事故明显增多。拆迁导致儿童频繁换校带来的学习困难甚至辍学等问题凸显。而城中村社区治安状况不佳,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社区儿童被拐卖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关键词:

中国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参与式影像发声

作者简介:

张耀炜:2003年开始从事全职社会工作,在流动人口社区开展儿童青少年服务,积累了重要的工作经验;曾在世界宣明会、云南携手、云南连心等社会服务机构工作,现任昆明市五华区益心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杨丹:毕业于云南大学社会学专业,昆明市西山区云创-服务学习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级社会工作师。自2014年起从事服务-学习及青年公益人才培养相关工作。

陈正艳:2007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入职香港苗圃行动云南项目办,任项目助理,2009年入职云南连心至今,从事流动儿童及困境儿童工作,2016年开始返乡从事留守儿童及农村社会工作。

兰树记: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职从事社会工作12年。长期致力于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农村及少数民族社区服务与发展工作的探索和研究。

文章目录
·背景介绍
·需求分析预估
服务计划
  • (一)工作理论
  • (二)工作目标
  • (三)组建小组的基本情况
  • (四)工作程序
服务实施过程
  • (一)前期准备工作
  • (二)小组过程组员能力提升
  • (三)小组中期的公众及政策倡导工作
工作总结和评估
  • (一)总结和评估活动
  • (二)取得的成效
·工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