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造成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体制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郭书田、刘纯彬为代表的农村政策研究者对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作了开创性的重要研究。农业部政策研究中心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课题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工业化·城市化》,载《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8年第90期。另参见郭书田、刘纯彬等著《失衡的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在此基础上,我们曾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破除二元社会结构。周作翰、张英洪:《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破除二元社会结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8,第7~8页。近些年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主流政策选择,各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出台了不少新措施,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各地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还主要侧重于破除静态的二元结构,而忽视破除动态的二元结构。为此,我们提出要真正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就必须全面破除双重城乡二元结构。周作翰、张英洪:《城乡一体化要破除双重二元结构》,《光明日报》2010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