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
作者:
冯小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5417字
所属图书:
华中村治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4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5.154-168
摘要:
本文首先关注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的问题。其次,本文以皖南平镇为个案,描述了政府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基层政府对乡村原有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的强制性干预。再次,本文分析了歧视性政策干预前后农业经营主体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体系和农业治理方式的“倒逼”。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反向社会驱动力对于地方政府转变农业治理方式的“倒逼”,以及对农业治理制度变迁的推动。
关键词:
企业化
基层政府
新型农业
农业治理
作者简介:
冯小:
冯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转型和农村发展与乡村治理变迁。
相关报告
澧县2021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邓彪 猕猴桃致富:农业技术护航产业大发展
推进小农经济再造
地方治理便利化:规模农业发展的治理逻辑——以皖南河镇为例
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经济行为的主体性实践——以一个三十年移民村庄为例
汶川县席草村灾后可持续生计发展案例
“维稳压力”与“去污名化”——基层政府走向渔民环境抗争对立面的双重机制
文章目录
·
问题的提出
农业经营主体变迁的两个阶段:皖南平镇个案
(一)诱致性变迁:土地自发流转与“中农”的兴起
(二)强制性变迁:政府推动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体系的“倒逼”
(一)农业经营主体的一元化:“挤出”中农与小农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反向驱动力:“倒逼”生产服务体系的变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治理方式的“倒逼”
(一)基础设施成本的国家化:民间水利的崩解
(二)农技服务体系的“马太效应”: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
(三)社会治理任务的激增:调解大户与小规模农户的矛盾
(四)惠农资源的歧视性分配:博弈集团的生成
·
结论与讨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反向驱动力